CI理论
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情报对策研究
来源:《情报杂志》 作者:王沙骋 日期:2014年06月03日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突发事件高发,网络舆论在突发事件的演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入剖析突发事件与网络舆论的关联,辩证看待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利与弊,实现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与治理,是意义重大且又亟待解决的课题。

1 文献综述

1.1 突发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对突发事件的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在研究突发事件的文献中,总体而言,代表性的有两篇,一是钟开斌采用历史分析法,通过分析《人民日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等文献,总结了“突发事件”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主要用于军事外交领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3年主要用于社会治安领域,2003年之后则用于四大类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1]。二是郭倩倩将突发事件演化周期分为:危机潜伏期、事件爆发期、危机蔓延期和事件恢复期四个阶段[2]。文献中研究频率较高的以下四类突发事件也值得关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3]、非常规突发事件[4]、网络突发事件[5]、供应链突发事件[6]。

1.2 网络舆论

《辞海》中,“舆论”解释为:“公共的言论。对人们的行为有支持约束等影响,有多样性、变动性的特点。”《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舆论”是社会上值得注重的相当数量的人对一个特定问题表示个人意见、态度和信念的汇集。《美利坚百科全书》对舆论的概括是:“舆论是群众就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公开表达出来的意见综合。”研究网络舆论的文献,代表性的观点有:郭光华提出网民群体严重极化倾向[7]。毕宏音提出“新诉求群体”概念[8-9];展示了网络舆论形成与变动中的群体影响力[10]。孙玮等认为要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与规范[11]。沈阳认为十八大之后的网络舆论场充满着审慎乐观的情绪[12]。

肖文涛等认为网络舆论呈现出传播媒介多元化,参与主体“草根化”,舆论焦点敏感化,网民行为“群体极化”[13]。丁白云等认为,网络舆论的局限性包括形成网路暴政、网络水军、数字鸿沟,以及网络新意见阶层的非理性冲动等[14]。唐克超认为网络舆论已经成为超越媒体的“政治软力量”[15]。另外还有三篇文献,是研究网络舆论综述的代表性文献:薄明华等认为我国网络舆论研究总体上存在着研究视角较窄、基础理论薄弱、研究方法滞后等不足[16]。孙睿等从基于网络拓扑结构和基于节点属性两大方面综述了现有方法的思路和特点[17]。胡卉认为微博网络舆论是重要研究主题,微博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舆论阵地[18]。

1.3  突发事件与网络舆论

突发事件的突然性与网络舆论跟进的快速性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岳源认为网络舆论对突发事件舆论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指出要更新在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的思维方式,改进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有针对性地引导网络舆论[19]。蔡尚伟等以“成都6•5公交车燃烧案”为例,总结出了政府对这一重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成功引导经验,包括政府及时公布事件的最新消息,网络主流媒体密切跟进并配合政府行动[20]。叶勇认为,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特点包括来源开放性、产生即时性、内容多元性、影响广泛性[21]。王立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里氏8.0级大地震的网络舆论,认为网络媒体由于坚持了及时、真实与公开的原则,满足了大众的知情权,发挥了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作用,营造了积极与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22]。

下一页
本文共 4 页,第  [1]  [2]  [3]  [4]  页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论情报主导竞争
下一篇:企业竞争情报“指挥、情报中心”模式的构想
  >>发表评论

SMR竞争情报第47期(201312..

如何应对异业竞争;中小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构建设想;情报信息的深度挖掘;社交媒体改变传统情报搜集;情报分析人员的角色作用;抽...
  
咨询热线:020-22263635 咨询QQ:2427205941/185295658
电话:(86)020-22263376 传真:(86)020-22263218 E-mail:ci@smr.com.cn
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334号市政中环大厦17楼 邮编:510080
广州赛立信商业征信有限公司 sinoci.com.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10229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626号